5月31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朱瑞平院长做客我院汉语教研室,给汉语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汉语国际教育热点问题”的精彩报告。
在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朱院长既客观分析了当前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又深刻指出了存在着的一系列值得探讨与细致研究的热点问题。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六方面内容:一是关于孔子学院发展与建设问题。他首先介绍了目前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发展情况,并与其它著名的语言机构,如法盟、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孔院应思考该具体承担哪些功能,以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与合作院校之间形成怎样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师资问题。他提出“国际汉语教师胜任力模型”这一概念,其内涵首先是作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哪些基本的学科素养,其次是在国际汉语教师培养方面,如专硕人才的培养方面,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毕业出路等一系列问题该如何解决。三是有关教材问题。这里涉及到教材编写,如教学法理念、话题与功能、语言与文化、如何选择词汇以及活动设计等具体问题。除此以外,还包括教材本土化与针对性问题,如何建立合理的教材评价体系,以及研发与教材配套的资源共享平台、网络资源等。四是教学方法问题,围绕这一点,朱院长提出在后方法时代,到底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五是有关教学对象。他指出在教学之初,就应对教学对象的年龄、身份、族群、家庭语言、文化背景、语言学习能力、心里特征与学习动机等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有关教学环境问题。目的语环境与母语环境的汉语教学有何异同?不同国家对汉语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的态度以及外语教学理念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报告结束后,朱院长还与我院教师就“语言与文化”、“第二语言教学法”、“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书培训”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教师们纷纷表示,听了朱院长的报告,受益匪浅,开拓了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迎接汉语国际教育所带来的挑战。
(刘姝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