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发行部张桢老师赴我院调研。学院副院长程乐乐、教学办公室主任吴友民、教研室副主任刘姝、教师代表陈静、刘平、付春媛等参与座谈。双方围绕教材使用、数字平台建设、学术出版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张桢老师介绍了此次调研的背景与目标。她表示,武汉大学作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标杆院校,其经验对教材出版与教学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她介绍,目前国际中文教材需求呈现四大方向:一是“中文+”跨学科融合教材;二是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高阶学术型教材;三是聚焦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中国国情教育类教材;四是适配不同语言能力层级的中文分级读物。程乐乐副院长与吴友民主任详细介绍了2025年武汉大学留学生规模、生源国别分布及教学成果,刘姝老师介绍了我院教材的使用情况、教学平台以及教师对教材的需求。陈静、付春媛、刘平三位老师则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教材修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增强语法点的场景化设计,提升实用性;二是补充数字化配套资源,如互动练习模块和教师备课工具箱;三是融入更多反映当代中国发展的鲜活语料。张桢老师回应称,北语社将充分吸纳建议,计划通过“课件有偿征集”机制,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全球中文教育者共建共享教学案例库。
在学术合作领域,双方探讨了联合举办国际中文教育论坛、教师技能培训等活动的可行性。
此次调研为我院与出版社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双方均表示未来将深化合作机制,推动教材研发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为国际中文教育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注入新动能。(图、文: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