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教授罗恒受邀来我院做题为“Deepseek赋能学术论文写作:从选题到发表”的专题讲座。该讲座是我院本学期“教与学的革命”珞珈论坛国教院分论坛系列讲座之一。讲座由学院教发分中心主任吉晖副教授主持,我院30余名教师和硕博士研究生参加。
罗教授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作用,分别介绍了国内外AI工具、A如何I辅助科研选题和文献综述、助力论文写作、赋能数据分析、辅助学术论文投稿和返修以及AI学术伦理规范,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AI赋能学术论文写作的学术盛宴。
罗教授以后来者居上的国产数据大模型Deepseek为例,重点阐释了Deepseek如何辅助文献阅读和选题,介绍了AI文献检索、辅助群文阅读工具如Elicit、Litmaps、CONNECTED PAPERS,并演示了具体操作步骤;通过AI辅助单篇文献阅读工具如CHATPDF、CHATDOC、 SCISPACE、ChatGPT-AI PDF Drive等提取论文核心信息,通过Deepseek开展对话、根据核心信息细化选题,初步生成论文选题方案,最后由研究者审核、讨论、修改、确定选题,并指出“人的决策比人工智能的生成更重要”。在对质性数据进行处理方面,罗教授分别介绍了扎根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区别,并就如何运用AI来辅助扎根理论和框架分析理论解决问题进行介绍。在DeepSeek助力研究方面,罗教授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在AI辅助论文修改方面,罗教授通过具体的中英论文修改案例,展示如何通过提示词让DeepSeek输出“原始句子”“修改后的句子”以及“修改的理由”,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以便于检查核对,让DeepSeek直接提供修改后的整个段落,操作具体而微,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讲座最后,罗教授还就一些AI辅助写作不当的案例,提出了AI常见的学术伦理,如学术抄袭、学术造假等。他指出,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工具作为辅助,研究者必须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修订和验证,以确保学术规范和研究的科学性。
讲座结束,与会的老师和同学纷纷提问,讨论热烈。大家均表示该讲座举办及时,听后受益匪浅。(图:程娥、张则顺;文:程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