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和武大来华留学的故事】寻找Miss Jackson

时间:2023-11-01 16:14:53 来源: 点击量:

讲述人:王爱菊,女,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自2020年底起任武汉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2023年8月9日和10日,我来到牛津大学Somerville College图书馆,在档案管理员Kate细致而专业的帮助下,一页页细细地翻看两三年来一直在寻找的Miss Jackson的著作、档案以及信件手迹,心中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终于找到了你!

初识

2021年年初,我来到国际教育学院工作后不久,学校接到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再认证的通知,按照要求需要提交再认证报告。学院为此多次开会讨论,有一次在谈到武汉大学来华留学历史及其起点时,大家都以为是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学校所招收的第一批越南留学生,教研办吴友民主任却提到校史馆有一份档案,根据这份档案,应该说武汉大学第一位来华留学生是来自于牛津大学的毕业生Jackson。我听后大感兴趣,便找来校史馆的那份校务会议记录,上面有娟秀工整的楷体字,竖着写,简略记录了当时校务会议议决事项的情况,是很珍贵的史料。

从这份档案可以看到,1936年9月18日,国立武汉大学第284次校务会议专门讨论了“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女生JACKSON请求入校学习中文”一事,最后作出决议:“因系外籍,且为大学毕业,准予受试后入中国文学系听讲,但不负住宿责任。”随后,这位叫Jackson的同学便插入武大中文系三年级就读,成为武汉大学有史以来招收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

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Jackson入学安排以及在校学习的情况,可惜校史馆再无其他资料。但与这份校务会议记录相得益彰的,是龙泉明、徐正榜编著的《老武大的故事》(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中的一篇回忆文章“武大第一位外国留学生”,作者是当时与她同班学习的武大中文系1934级校友周辉鹤。根据周老先生的回忆,1936年秋,一位名叫Inmas Jackson的英国小姐(中文名贾克森)来到中国文学系他们三年级的班上插班学习中文。贾克森此前在南京金陵大学已学习半年,有一定的汉学基础,来武大是想“从刘永济先生学词,从徐天闵先生学诗”。由此来看,她来武大的主要目的是来学习中国古典文学。

周老先生还提及,她自称仰慕和热爱中国文化,在生活情调上已经中国化了。“除肤色无法改变外”“发型是中国式,穿的是中国旗袍,走路从不忸怩作态,也不施脂粉,倒有几分中国农村姑娘的气质”。她还喜欢吸中国烟,喝中国酒(“据说是受中国诗人的影响”),吃中国菜,在返回英国之前还在汉口的英文报纸上发表过一首“七律”诗。贾克森在离开中国前曾送给班上每位同学一张亲笔题字的照片,而他回赠一本《杜甫全集》。

生疑

以这两个材料为证,我们在2021年年底提交的来华留学质量再认证报告中自豪地写到,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起步早,起点较高。与此同时,对于Miss Jackson,我充满了好奇,特别想要了解她回到英国后的人生境况,她从此成了我一直想要探究的一个谜。

我特意在孔夫子旧书网上买了一本《老武大的故事》,仔细读过多次。在反复比对校史馆的记录和周辉鹤的回忆之后,开始对于历史材料中的这位Inmas Jackson产生了疑问。周老先生的文章中提到,贾克森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而校史馆的记录却表明她毕业于牛津大学。两份材料之间有矛盾,按说当时学校校务会议记录应该更有权威性,可是她究竟是毕业于哪所大学呢?

虽然校务会议记录上说学校不负责住宿,但根据周老先生的回忆,贾克森住在学校分配的一套两大间的房子里,还为她雇用一位高级保姆,为她烧制中国菜。那么她为何能居住在学校提供的公寓里呢?

另外,对于Inmas Jackson这个名字,我隐隐约约觉得有些奇怪。校务会议记录上只是提到了Jackson,这是她的姓,未曾提及其名字。周老先生说她的名字是Inmas Jackson。Jackson是英国人常见的姓,而两份材料都提到她姓Jackson,应该是确凿的。然而,出于对英国人人名和命名方式的了解,我感到她的名字叫Inmas似乎有些怪异,不仅是因为这个名字本身极为罕见,也是因为它根本不像是一个女性的名字。英国二十世纪初的家庭总体上相对保守,在给家里的女儿取名时,按照传统习俗应该会取一个比较女性化的名字,不太可能去取这么一个缺乏性别标识度的名字。不过,关于Jackson的名字,我只是一念之间的朦胧起疑,并未太在意,更未往深处去琢磨。

确认

2023年4月25和26日,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再认证专家进校审查。学校非常重视,黄泰岩书记热情会见了专家组,唐其柱副校长和徐东兴校助全程参加,带领专家们参观游览行政楼,讲解武大历史上的精彩故事。国际教育学院上下齐心,各司其职,进展非常顺利。在专家见面会上的报告中,我再次隆重提到武大历史上第一位来华留学生是贾克森,逐字念诵了校务会议记录的文字内容,表明当时国立武汉大学在接收她入学时进行了考试,把住了入口关,并未因为她是牛津大学的毕业生就放松要求。

专家进校审查环节圆满结束之后,我心里关于贾克森的疑窦也加深了,希望能够想个办法尽快揭开谜底。工作之余,完全出于好奇,多次以Inmas Jackson的名字搜索国内外的网络资源,却一无所获。有一天,我灵光一现,不如直接来问牛津大学。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陆续给牛津大学的校友办公室、Bodleian Library等部门发了多封邮件,说明想要了解Inmas Jackson资料档案的请求。还算幸运,先后都收到了回复,可是人家都说,他们查阅了电子数据库和内部纸质档案,但查无此人。好几个人的邮件来回下来,都是如此。我感到很是沮丧,或许是因为Jackson毕业于九十年前,时间过于久远而未能保留其档案资料,再或许是因为她不是毕业于牛津,而是毕业于剑桥?

就在我准备联系剑桥的时候,牛津大学学位办的Vienna回信说,她也没有找到Inmas Jackson的资料,但是在1935年的University Calendar中找到了一位姓Jackson的女生的信息,不过这位Jackson的名字不是Inmas,而是Innes。收到这封邮件回复,我喜出望外,兴奋极了。这个线索太有价值了!后来又经过一番邮件问询,搜索Innes Jackson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比对,这才知道,这位Innes Jackson确实在1936年9月来到武汉大学念过中文,她终其一生都热爱并致力于宣传中国文学与文化。可以确定无疑的是,Innes Jackson正是我们学校校史馆会议纪要中提到的牛津毕业女生,其真实全名是Estell Muriel Innes Jackson。看来,周老先生的回忆文章也许是因为时隔久远而把她的名字和毕业学校记错了。

后来,每天的邮件都有令人激动的进展和消息。最后联系上了Somerville College的档案管理员Kate。趁着2023年暑假去英国的时候,我专程来到牛津找到Kate。她带我参观了学院的各处建筑,看到了Innes Jackson上学时曾经住过的宿舍楼,也看到了学院里现有关于她的所有档案。当我坐在那间两面墙壁被书籍铺满的图书室,翻阅那些保存完好的旧照片、档案卡片以及Innes Jackson手写的信件还有她的著作时,当Kate和我最后确认1930年刚入校时全年级同学拍的集体照中第三排左起第三的那一位就是Innes Jackson时,当我细细端详照片中年青的她时,心中满是无限的欢喜和愉悦。

在你19373月离开武汉大学之后时隔86年之后我终于重新发现并找到了你Innes Jackson。

2023年10月,来华留学质量再认证结果公布,武汉大学获得了A,认证有效期为八年,这也是这次认证的最高等级。